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学普及

科学普及

如何为自己找一个能做一辈子研究的方向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3-09-04

  今天认真阅读了温总理“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深有同感。

  那些花大量经费做研究只是纯粹为了在高影响因子杂志上发文章,随着潮流经常变动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研究者,从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意义上讲不是真正的基础科学研究者,是生活在科研领域的附庸者,他们依附于科研潮流和大牛的观点和评价,风向一变,他们也随着变。尽管他们可能是院士,可能是高官,也可能是目前叱咤风云的实权人物,用40~50年左右的时间观察他们,会发现他们啥流行的都做了,啥也没有说清楚,真正有科学意义的事情啥都没有做,也没有形成一项真正有价值的技术。

  作为年轻人,如何挑选自己的研究方向?温总理在报告中非常清楚的给大家指出了6个方向:

  1)能源;2)新材料;3)农业和生物技术;4)健康和医疗;5)信息与通讯;6)资源(海洋、陆上、太空)。

  如果你从事的科研是这些领域内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方向,那么你只要按照温总理说的“科学技术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充满艰辛、敢当风险的探索,需要‘面壁十年’、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去做就好了,无需再挑三拣四,这山望着那山高。当然,还可以有其它相关领域,不能归纳到这六个方面,却也应该是和人们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完全不着边际。

  如果你从事的是自己都不知道属于什么领域的研究,或者不是解决这些领域内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只是为了出名或者出文章,也就是前天李老师在《是什么因素让科学论文沦落为草包科学?》 说的花拳绣腿或者就是草包科学研究,我看还是算了,赶紧调整一下自己的方向,或者给自己一个目标。如果继续 “混”,那么即便因为很多文章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杂志上,因此出名,甚至因此名利双收当了院士、高官,也不会获得别人的尊敬。在别人看见你时,即便人家不得不笑,也是皮笑肉不笑,脸上看似尊敬却在心里不屑的说,这个只会耍几篇文章的草包!

  温总理说“基础研究相当重要,因为原始创新源于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没有十到几十年的积累不可能出重大成果,这绝对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是要花费心血长年积累的事情。重大战略高技术是引不进、买不来的”。我更喜欢把这两种研究内容统称为前沿领域研究,因为,有价值的原创会导致战略高技术的产生,能为技术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科学指导和方法论。如果创新是没有价值的,即便论文登载在《玉皇大帝宝典》(影响因子亿万量级),也对人类和民族毫无意义。

  如果你真是有兴趣做人类认识能力提高的自由探索研究,我也不反对,因为那是你的兴趣,你也就不用去关心是否能够成为战略高技术,因为,那是人类这种动物的好奇心所驱使,意义更为重大,是对人类自身发展的贡献。

  以上提到的研究,都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一个人能有多长时间可以工作?一生能够致力于一两个科学问题足矣,能够做出一两项有价值的技术就很值得敬佩。即便你未能完成一项事情,但你引领了正确的方向,为后人打下了基础,探索了道路,也是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因为你没有白花老百姓税金,没有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

  自从伽利略用著名的实验开创科学研究方法论以来,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总是相辅相成,尤其是在最近这60多年来,往往是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推动着科学认识的提高,为观察、认识客观事物提供新方法和装备。因此,不用在乎自己从事的研究是技术性的还是所谓科学发现的,只要是能够为以上六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就很值得去探索,并可以为之奋斗终身。

  冷静、清晰地思考自己的研究到底是否真有意义,在什么程度上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即便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还存在那个问题,或许是你一生需要思考的,也是选择能够一生从事的研究方向的所在。

    (吴飞鹏研究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