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20周年
     首页 >> 专题 >> 纪念理化所组建20周年 >> 专题文章

专题文章

低温计量站工作纪实

发表日期:2019-06-06来源:张庆庚 理化所退休职工放大 缩小

最近所里正在举办理化所组建20周年纪念活动,有许多老同志发表了感人肺腑的文章,看后很受启发,我也想将中科院低温计量测试站几十年风风雨雨的经历写出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也就是低温中心成立初期,当时担任所长的是低温知名专家洪朝生院士。洪院士为了加强我国低温温度测试工作的力量,将当时国内温度界有名望的专家毛玉柱调来承担低温计量测试站的筹备工作。

大家都说创业难,低温计量站的人亲身体验到了。计量站是白手办起,实验室小到工具桌椅板凳,大到仪器设备,都需要自己筹备。那时的条件与现在不同,八十年代初期中关村的环境可谓是脏乱差,排水系统更是糟糕,当时的实验室是平房,我们的设备换样品时需要一定的高度,房间的高度不够,房间地下挖地坑弥补缺陷,下大暴雨时由于排水系统不好道路上全是积水要趟水上班,实验室的地坑也就变成了水坑,我们要一盆一盆的往外淘水。

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的科研工作刚刚步入正轨,计算机也是刚刚兴中,科研经费不足,进口仪器设备有难度,总之一切靠自力更生。

我们的课题任务是建立两套低温温度计量标准设备:0.5-30K和13.81-273.16K。毛玉柱站长领导组员自力更生,自己设计、自己画图、自己组装调试。尤其是调试阶段让我记忆深刻,在调试0.5-30K装置时,按照国外给出的指标需要稳定运转31小时以上才能达到同类设备的要求。低温界的人都知道,低温试验前设备要预冷,试验后液氦的处理工作也需要时间,也就是说整个调试过程要连续工作四十小时以上。当时大家虽然很疲乏,看到实验成功了脸上还是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同时我们还研制了一套低温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这套系统后来扩展使用到了金属材料低温性能测试的数据采集和自动化处理,展示了计算机技术在低温测试领域的应用前景。

经过几年的奋斗,在毛玉柱站长的领导下,实验室终于完成了预定目标,我们的全套装置通过了国家计量局的标准考核,其中0.5-30K低温温度计量标准获专项计量授权,成为该温区国内最高的计量标准,可面向全国开展量传服务。   

1988年中科院发文成立中科院低温计量测试站,随后院授权组建了中科院京区计量测试站,国家计量认证中科院评审组也设在了计量站,计量站有了三块院授权的“牌子”。

计量站成立后继续前行,为确保计量站出具的数据准确可靠,开展了固定点的复现如超流点和超导转变的复现,并将计量站的标准先后同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标准进行比对。为了更好的为科研服务,计量站与上海自动化研究所合作研制了小型低温铂电阻温度计和小型工业用铑铁电阻温度计及金铁低温热电偶温度计,受到各科研机构的欢迎,如高温超导体使用了计量站的温度计和数据并得到国际认可。低温计量站的成立成为低温中心的一个亮点,并被评为所里的先进部门。

创业难,守业也难。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科研科室实行了课题独立核算。计量站是保障部门,服务于科研,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进入2000年,计量站经费遇到了困难。计量站建的是低温标准,每年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标准器件都要送到计量单位进行检定以确保出具的数据稳定可靠,加之老站长退休、新站长调离,计量站面临去留问题。计量站的年青人喻力弘勇敢的站了出来,向所里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副所长赵震声立下军令状:一年内改变现状,年收入达百万。所里大力支持,并任命喻力弘担任计量站的站长。改变计量站的局面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最难的是启步,喻力弘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带领组员进行调研,先后走访了航天部、航空部、科工委等多家单位,对检测任务坚守诚信,加班加点保质保量的完成。印象最深的是去航天城,在卫星模型中现场安装温度监测系统,要求不能带任何东西包括手机进入现场,每天喻力弘开着私家车早晨八点钟到航天城,晚上六七点钟回家,除中午在食堂吃饭外,其余时间都在模拟仓中工作。仓内又闷又热,每个人都汗流浃背,连续奋斗几天,结束的那天晚上十点钟,我们走在上地的路上寻找吃饭的地方,虽然又累又饿但大家心情很好,一路上说说笑笑,脸上全是完成任务后的愉悦心情。经过努力,计量站实现了平稳发展,同时得到了所里的支持,购买了新的仪器。在计量站急需装修房屋安装新仪器时,所里大力支持提供房间存放东西,还在1号楼腾退出空间给计量站作实验用。那时我们每天在大楼、计量站之间来回奔波忙的不亦乐乎,每天忙忙碌碌,但大家觉得很充实。

高波博士毕业后加入低温计量站工作,给计量站注入了新的活力,她不负重望,挑战新的课题,与法国合作建立低温基准。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去年我有幸到课题组参观,对课题组有了更多了解并受到很大震撼。这个课题的成员是由年青的博士和博士后组成,他们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吃苦奉献的精神,以及实验室井井有序的工作安排,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实验室建在廊坊所区,高波和他的组员们放下家庭和孩子,吃住在廊坊,一两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每天工作到深夜。

相信低温计量站今后一定能不断承担新的课题,新的挑战,迎来新的辉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