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20周年
     首页 >> 专题 >> 纪念理化所组建20周年 >> 专题文章

专题文章

我与“921”的故事

发表日期:2019-06-04来源:张梅英 特种影像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放大 缩小

人们都知道神州六号飞船搭载的是两名宇航员,然而有太多的人不知道,这两名宇航员在飞船上要完成的科研任务到底是什么呢,这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与我们理化所有关…….

神州六号飞船成功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921”任务中,我们承担了某胶片的研制项目。那时还是感光化学研究所时期,胶片进入研制阶段是从1993年开始。当时这项任务的负责人是周本茂研究员,他带领着团队在研制道路上努力拼搏,项目不断推进。然而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这时候,研制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一筹莫展,经费也出现了跟不上的问题,有些人员在这最艰难的时期也选择了离开……一时间整个研制工作受到了影响,恰在这时主帅周本茂研究员也突然不幸离世,真是屋漏又逢连阴雨,这些接踵而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921”任务的推进。是下马还是继续,举步维艰……

一系列的情况引起了所领导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不能半途而废,国家任务一定要完成,于是所领导找到了年轻的副研究员符玉华同志,希望他能站在国家任务的角度担当起这一重任,在所领导的积极协调和大力支持下,返聘退休研究员丁贤民同志任项目顾问,协助符玉华同志勇敢的挑起了这一大梁。我就是在这时来到了“921”项目课题组,记得那是200110月,进入课题组后在新任项目负责人符玉华同志的带领下,全组人员同心协力,潜心钻研,不分昼夜,不计得失,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2003年,胶片到了关键的阶段,而4月份赶上了北京地区非典流行,为了职工的健康安全,所里开始不定期的放起了假,什么时候上班说不准,然而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阶段性汇报不能等啊,经商议领导决定加班,课题组每个人员都非常支持这一决定,没有一个人因某种原因而请假,为了防止有可能的交叉感染,我们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戴口罩,大家以极高的工作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每个环节严格把关,以极高的工作效率,推进了试验的进展,正是这段时间的工作成绩,使我们顺利通过了阶段性验收。

胶片的常规性能(包括照相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的检测是必须的,但“921”胶片除了常规性能检测外,还包括实拍试验、过机试验、振动试验等等。胶片研制属于应用分系统,将装载在某研究所研制的照相机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某研究所也是我们使用方,所以很多试验都要去那里配合相机开展。

记得有一次去做过机试验,与国外同类型产品进行对比,冲洗出来后发现我们研制的胶片出现了明显的划伤,而国外胶片则完好无损,于是使用方认定是我们的胶片膜偏软,根本过不了机显,我观看划痕状态,判定这是冲洗机器本身出现了问题导致的胶片划伤,于是打开了机器,果然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还有一次在某研究所做成像试验,发现成像后的胶片密度不均匀,使用方又认定是理化所胶片由于涂层不均匀导致影像密度的不均匀,仔细观看,我发现这个现象在每个图像上都有,且出现在同一个位置,于是判定是曝光装置的问题,使用方检查了曝光装置,最终承认是他们的曝光装置出现了问题。

正是试验中准确的判断,规避了风险,使我们的胶片走向了最后交付阶段。记得交付前的最后一次评审,会前要对研制胶片进行一系列测试,由三方人员联合组成测试组,对两种胶片进行最终的比对测试,其中照相性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需提供正像信息,在进行正像制作的过程中,又一个问题出现了,经过拍照冲洗放大出来的照片,明显看出我们的影像不如国外某胶片影像的层次丰富,甚至某些信息还有缺失,这一结果对胶片的顺利通过验收非常不利,如果这一数据是最终结果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国外同类产品替代,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就将付之东流。作为测试组成员,我仔细观看了胶片收集到的影像,发现信息都在,只是正像上没有反映出来。如何将胶片记录的信息都反映到照片上呢,于是我决定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制作正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组清晰的、层次丰富的照片呈现出来,而且判图结果明显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在第二天的评审会上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胶片顺利通过验收。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航天人实现航天梦的摇篮。从事“921”任务以来我一直向往着,希望我们的胶片研制成功,载着我们的梦想从这里升入太空。201572日,作为现场试验人员,我们乘专机来到了这里,听当地人讲,这里雨水很少,即使偶尔下一次雨,就像老天给这片土地施舍了几滴甘露。为了解决基地的用水问题,特意人工修建了一个水库,经过多年的辛勤浇灌培育,树木在这里生根,梦想在这里实现。

进入基地后条件比较艰苦,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创造条件开展试验,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着,2005712日领导派我回北京取正样胶片,回京后身体感觉不适,抽空去医院检查、做了个小手术,术后医嘱要卧床休息三天,但时间不允许,为了保证正样在准确时间送达基地,我不能耽搁,必须按原计划返回,14日一大早我便带上正样登上了返回的专机。

胶片通过了现场一系列的环境检测,终于到了要装入暗盒入仓的阶段了,记得那天,我们准备好胶片等待交付某研究所,预定时间到了还没有人来取片,于是我们决定去现场一看究竟,由于在太空中会有很多强光照射,为保证胶片的安全,装胶片的暗盒必需要有很好的密封性和避光性,所以在胶片进入暗盒前,需要在暗盒的凹槽底部加入密封胶条,可要在这窄而深的凹槽底部装入双面胶条,看似简单,实是不易,现场工作人员在紧张的忙碌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人员一拨一拨的替换,可胶条还是装不进去,大家都非常着急,离装载时间越来越近,人人都知道时间节点的重要性。原本这不是理化所的工作,但时间不等人,于是我说了句我来试试,在一位技术人员协助下,我开始有条不紊地干了起来,很快便完成了这项工作,在场的人员都松了一口气,记得当时总装备部的一名副总指挥竖起了大拇指,说了一句话:还得说是理化所啊107日,飞船成功转运到发射塔。

20051012日,天还没亮,我们就冒着纷飞的雪花,来到问天阁,这是宇航员休息和训练的地方,人们将在这里欢送宇航员启程,并期待他们的凯旋。2名航天员宣誓后,在大家欢送的目光下,带着祖国人民的期待,迈着坚毅的步伐踏上了通往神州六号飞船的征程。我们来到发射场,在距发射区只有一公里处等候那一刻的到来,刚刚还漫天飞舞的雪花,瞬间止步,静静的守候飞船的起飞……进入倒计时,10987654321,点火!刹那间巨大的震动,冲天的火光照亮发射场,我们目不转睛的见证了那惊天动地的时刻,飞船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腾空而起,满载着我们的期望飞向太空。飞船在轨运行5天后,于20051017日,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地面,课题组人员来到内蒙古着陆现场接回了胶片并交给用户,实验结果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国家领导人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至此我们的任务圆满完成。

任务圆满完成,课题组人员载誉归来

“921”任务长达12年,也见证了理化所组建的全过程。多少个日夜奋力拼搏,迎难而上,为了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我们不辱使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是理化所的荣誉,也是全体参研人员的光荣。我骄傲,我是其中的一员。这就是我与“921”的故事。

附件: